在古代,份子钱的含义还仅仅是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真情“救济”。每逢嫁娶等大事,邻里之间都会自觉出钱出力,这种“轮流周给”就是最初形式的份子钱。
“乡村众筹”发展到后来就渐渐变了味,从互相帮助变成了直接送钱,而且还要送得“体面”。现在就更可怕了,已经进阶成“隔空打钱”。
份子钱给多少?是一个千古难题
份子钱太多,自己给不起;可太少了,既伤感情,又没面子。份子钱给多少,每个地方的风俗也不一样。
在东北,普通同学500,关系好一点的1000,闺蜜2000-5000,甚至更多。亲朋好友和普通人送的红包的金额当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都要讲究一些
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排场比较大,礼金也重。
@徐徐徐徐徐徐徐徐楊帆:温州2000,打底
@treeven:浙江,1000起,每次遇到红色炸弹裤子一紧。
广东人绝对算得上红包界的清流。广东人同事结婚随100元份子钱还上过热搜。
不仅仅是地区不同,份子钱还会根据关系亲疏远近变化,关系越好,份子钱就得给的越高。
收份子钱的人也委屈
随份子的人觉得“冤”,收份子的人更“冤”。在很多城市,办婚礼默认“不亏就是赚”。
一对二十多岁的新人,随便办一场婚礼,场地、司仪、饭菜、酒水……都是大写的烧钱。就算父母帮忙分担了一部分,剩下那么多仍然需要这对年轻夫妻慢慢还。
他们刚刚开始一段新旅程,就跌进贫民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