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发现都是婚礼,但是婚礼的主题确实不太一样,这是因为婚礼的策划方案不一样。如果我们想要一场独一无二的婚礼,一定要找人做一场独到的婚礼策划方案。那么,这样有新意的婚礼策划方案怎么做呢?这就需要考验婚礼策划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大家的需求了。我们在和婚礼策划公司交流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给策划方提供更多种的选择,这样更能设计出你想要的婚礼。
一、完整的婚礼策划方案
1、我喜欢夏天的雨雨后的阳光,和任何时候的你。青慕《喜欢》
2、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性万世沉浮,你是人间归途。
3、爱是什么?爱是藏在我们彼此眼神中的星光,爱是你懂我所有情绪的默英。很高兴遇见你,我的另一半。愿在漫漫人生岁月中,你与笑容皆在。
4、只知道是时鲛拿着鲜花,将心爱预留在盟譽之下,共你漫游在天边,看着低洼想起我俩在某天白头,无穷牺牲也不怕。《我的宣言》周柏豪
5、星对旅烫你是人间理想
二、婚礼策划书范文
主题:浪漫、圣洁、时尚
主色:红、白、金
主要装饰品:白色羽毛、红色金色缎带、蜡烛
创意说明:
金色是今季的流行色,不仅仅标榜了时尚,也继承了传统的富贵之气。在红与白这2个比较鲜明的色彩中间以金色进行调和,成为二者的过渡与点睛之笔。
白色象征着婚礼的纯洁和神圣,是传统婚纱的不二选择。羽毛令人联想到天使的翅膀,使用羽毛更使得气氛中增添了浪漫的梦境感,意喻二人幸福的梦想最终在这一天成为现实;羽毛轻盈、柔和、飘逸,与新娘的浪漫气质相互辉映,十分贴合双鱼座天马行空、喜爱幻想的特质;运用羽毛作为除了礼服之外的婚礼布置,在婚礼中并不常见,是大胆的创意之一。为到达梦想的效果,对羽毛的色泽、材质和造型都有必须的考究。
红色是传统中国婚礼当中运用得最广泛的颜色,象征着喜庆、热烈,在本设计方案中,还意味着感情的如火如荼;在各大民族中,红色一向是属于欢庆的颜色,包括广西传统的定情之物一绣球也是红色。 西方婚礼的圣洁混合中式喜宴的红火,再渗入少许民族风味的饰.品作点缀,打造另类温馨庆典。
缎带、蝴蝶结是女生的最爱,光泽饱和的缎带立体感强烈,视觉效果好而成本也较低;而流光溢彩的蜡烛也能够体现同样效果,将所有宾客置身于烛光晚餐的浪漫情调中。飘荡的缎带和跳动的烛火,将会场整体布置灵动起来,赋予生命。
三、婚礼仪式流程表
1、选好地点以及司仪
先选好仪式的地点和请好一位司仪,因为费用和具体的要求因地而异,你有必要事先问好该地点有哪些限制和具体的开销。
2、座位安排
需要在前排留出一部分座位给你最亲近的家人。按传统来讲,新娘的父母要和祖父母、兄弟姐妹坐在左手边的第一排。
3、伴郎把宾客引到座位上
在宾客到达之后,伴郎会带领他们到自己的座位。和新娘的家人一样,新娘的客人也坐在左手边,新郎的客人坐在右边。
4、入场顺序
伴郎从大门进入,由矮到高一对一对行进。如果人数是单数,就请最矮的单独走在最前面,后面是一对一对的跟随进入。每一对之间隔3-4排的距离。接下来,伴娘进入,与最后一对伴郎保持4-5排的距离。如果伴娘团人数少于5人,就采取排成一队入场。如果人数为单数,最矮的走在前面带队。在新娘和其父亲进入之前是戒童和花童。待这些人在通道上站好之后,新娘挽住父亲的左臂步入礼堂。如果新娘穿着的是长裙裾婚纱或是有长长的头纱,可以安排2个人为其在身后拖住婚纱。
5、证婚仪式
在踏上地毯走进通道时,新娘一般站在左边,新郎站在右边,面对司仪。伴郎站在新郎的旁边,戒童和伴郎们站在他的右边。主伴娘站在新娘旁边,其他的伴娘团成员和花童站在她的左边。仪式音乐很严格地分为3种:序曲、入场曲和退场曲。序曲,可以在仪式前45分钟奏响,用一些古典、经典的曲目供宾客们欣赏。歌唱家的现场演唱适合安排在入场曲响起之前。在仪式结束时,一对新人率先退场,身后是戒童和花童。姐妹团成员和伴郎团各成一队,两两一对。伴娘要先走,走在伴郎的右手边。如果人数不平均,一位伴郎要护送两名姐妹团成员离开;多出来一个伴郎便单独走,两个便组成一对同时行进。当队伍走到门口或仪式现场的后面时,指定的伴郎要回到里面护送新人的母亲、祖母和一些尊贵的客人退场。
6、宣读和祈祷者
这个特别的环节可以把本是极为苛刻的宗教婚礼仪式变得个性化。所能选择的程度依赖于司仪的要求,在选择时要和他进行商讨。一旦你想到了要宣读或由祈祷者传达什么信息后,这时你的司仪会帮你确定一个最为合适的选择。对于一个非常严格的宗教婚礼来说,你应该选择圣经中的经典段落。没那么传统和正规的仪式可以选择一首能很好地表达你对婚姻情感的诗。
7、互许誓言
誓言可以写到什么程度这也要根据司仪的要求来定。但是就算是最传统的婚礼誓言也可以加进自己个性化的现代词语,来使誓言和心愿相契合。
每个人的婚礼都是经过很多工序以后确定好的日子,在有意义的日子里,我穿过人群,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走向你;我的目光在你出现的那一刻,就没有在你的身上就没有离开过,直到你走到我的面前。我想,这是很多新人在婚礼现场时的心声。“两姓联姻,一堂缘约”,以后我们就是彼此的依靠。